西昌市瑞均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為促進科技工作者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矢志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職責任務,中國測繪學會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進行了2019年青年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人才獎評選工作。學會按照評選辦法和評選程序,經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議批準,評選出28名2019年青年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人才。
近期學會將陸續推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系列報道,力求展現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風華正茂的青年科技人才上下求索的勇氣與科學精神,展現當代測繪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貌。從而帶動行業形成有影響力的創新學派,促進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深度參與到全球科技治理中,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
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一//
魏占營:三維的知行之路
2000年河南理工大學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專業
碩士研究生畢業。
現任四維遠見車載部研發總監。
碩士論文《城市三維建模技術研究》。
多年從事三維建模的理論研究步入實踐。
研發“地下巷道三維模擬系統”
研發“大壩地質建模與分析系統”
研發“城市地質三維建模與分析系統”
均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
組建“地面沉降三維模擬”研發小組。
首師大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
團隊研發成果:OSGB國際流行的實景三維模型格式
點云漫游——移動測量后處理第一步
2011年是魏占營參加工作的第11個年頭,劉先林院士聯合首師大研發的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通過了專家鑒定,但是點云數據量太大,無法實現流暢漫游,嚴重制約了點云后期應用,劉先林院士要求魏占營3個月內解決這個問題,實現千萬級點云流暢漫游。任務急、難度大,魏占營苦心專研,只用一個月時間就解決了無數據量限制的點云漫游問題。跑動點云數據只是點云后處理的第一步,從點云中獲取有用的數據才能真正體現移動掃描的價值。移動測量的關鍵在于點云數據的“自動提取”。
函數渲染——自動提取新方法
早期點云自動提取幾乎沒有可參考的資料,現有的提取方法僅能擬合出平面、圓柱這些機械部件,不能提供給測繪場景使用。劉先林院士幾乎天天和團隊泡在一起討論自動提取的方案。由劉先林院士提出、魏占營編碼實現的車載“零級模型”(現在可以稱為車載實景三維模型)第一次在計算機屏幕上展現時,這種真紋理、真尺度、真細節的道路模型霎時艷驚四座,整個科研團隊大受鼓舞,這意味著科研實踐取得階段性勝利,突破了點云數據自動提取的技術壁壘,接下來就是如何做的更好的問題。魏占營提出可以在GPU端實現點云參數(如坐標、里程、角度等)可視化的構想。劉先林院士提出“函數渲染”的解構思路,即對點云參數進行四則運算從而實現結果可視化。魏占營按照劉院士的思路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并將其擴展到可以接入用戶的自定義算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函數渲染”算法成為點云深度學習之前最重要的調參方法,大大加快了點云數據自動提取進程。
自主開發——好用的點云采集軟件
自動化提取無法保證百分百的成功率,點云的矢量采集應運而生,基于CAD二次開發還是底層自主開發這一難以抉擇的問題被提上日程。魏占營和隊友經過長達3個月的調研和試驗,毅然決定放棄CAD二次開發,走完全底層自主開發道路,這個想法得到劉先林院士的大力支持。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魏占營團隊在封閉開發4個月后第一次給客戶試用時,客戶反饋了一百多個問題。魏占營帶領團隊迎難而上,面對問題,絕不退縮,下決心“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兩年”,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經過幾年的開發、試用、反饋、修改,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的核心軟件 “點云工作站(SWDY)”終于完工,這是大型點云處理軟件,代碼量50萬行,已經租售600余套,不僅收獲了數千萬的經濟效益,還被用戶譽為“最好用的點云采集軟件”。
“大一鍵”——高階自動提取優等生
“自動提取永遠在路上”,2017年劉先林院士提出“車載數據的全要素自動提取”(大一鍵)技術體系,引入“高性能計算”。其中,魏占營提出的“影像提取+點云定位”、“影像正射+自動提取”技術路線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兩年,在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大一鍵”技術體系已經可以完成40大類道路要素的自動提取,提取成果不僅包括三維矢量數據,還有包括類型、顏色、紋理、文本等信息,極大地豐富了成果內容,總體提取正確率達到80%,整體水平國際領先,國內大廠紛紛過來取經。“大一鍵”的研發成功,使得道路要素的采集成本顯著降低,在當今“數字孿生”的大背景下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輕掃系統——敢想敢干碩果累累
魏占營說劉先林院士敢想敢干、敢于觸碰不熟悉領域的精神時刻感染著他。他和團隊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們在劉院士的帶領下,經年來耳濡目染,在各方面都受益頗深。2019年初,魏占營成立了輕量級室內外一體化移動掃描系統(四維輕掃系統,swQS)研發小組,將來自機器人的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用于測繪領域。研發小組滿懷信心,經過一年996式的攻堅克難,實現了“有路輕載、無路背包”、“載體可折疊、機頭可升降”、“RTK和SLAM自動融合”、“輕掃與第三方點云融合”等獨具特色的技術方案。日前,第一臺swQS已在深圳順利交付。
院士精神傳承——知行合一奮起揚帆
2020年的疫情沒能阻擋劉先林院士團隊研發的腳步,大年初五團隊就開啟了線上辦公的工作模式。劉先林院士說,和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相比,我們哪里還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難。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團隊和用戶的技術交流會---“院士例會”從未停止,在中國測繪大廈的913會議室每周一下午都會傳來團隊和用戶討論的聲音。魏占營說未來肯定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只要堅持發揚院士精神,用感知、學習、思考的“知”和實踐、探索、總結的“行”相互指導,不斷改進,就有信心攻堅克難,奮起揚帆,在三維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